欢迎您来到辽宁人才派遣网,在这里为您提供最一流的人力资源服务!
当前位置:首页-HR资讯-行业动态

“智媒人才”:5G时代宣传文化人才新要求

工信部宣布发放5G商用牌照,这意味着5G时代的序幕正式开启。与4G相比,5G拥有更高速率、更大容量、更低时延,能够支持包括虚拟现实、人工智能、边缘计算、物联网等在内的多元应用。5G时代将给新闻传播和宣传文化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。

一、媒体融合走向万物皆媒:媒介变革颠覆原有传播模式,新的传播生态倒逼宣传文化的“人才迭代”

进入5G时代,传播环境正发生根本性改变。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,传统以人为主导的媒介形态和传播疆域正在被打破,基于感应原件的各种智能物体与新传播技术的交互融合,将推动物体“媒体化”。这意味着未来的媒介世界,不只是新旧媒体融合,更是万物皆媒,“U式”(Ubiquitous)传播,人类社会的信息将无时不在、无处不在、无所不及。更需要指出的是,信息传播将由人类内部的小传播,延展到万物互联的“大传播”。传播领域将变成得广袤无垠,传播生态环境亦将发生历史性重构。今天,我们还较为陌生的领域,例如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互动、人工智能与原生人类的协同,都将成为重要研究内容。

进入5G时代,传播主体将日趋复杂。专业媒体组织的边界被进一步打破,信息生产者、传播者、消费者间的隔阂将被科技“消融”。依托5G传播平台,用户可自由地从新闻内容的消费者转变为生产者、传播者,互动化、个性化的内容生产和分化特征也将更加明显。而人工智能与传媒需求的结合,智能机器人写作和报道也将成为常态。同时,不仅“人人都有麦克风”,还将“物物都有发报器”,万物互联之后,全新传播主体——传感器或传感元件,其所生产和涌现的海量资讯或新闻,将汇聚成一个浩渺的信息蓝海。例如,奔驰最近发布了未来汽车概念,称自己为“下一代媒体”,宝马、奥迪等汽车品牌也都强调承载移动信息终端和智慧媒体功能。这也意味着,车联网等5G应用都可能是制造网络新闻和产出网络舆论的平台,甚至会成为舆情风波的“策源地”与“发酵池”。

进入5G时代,传播对象愈发“千人千面”。高速高容量的网络将让受众从带宽束缚中解脱出来,信息消费的个性化、定制化特征将前所未有地突出,传播将面对一个“微粒”社会,需求因人而异,因时而异,因地而异。宣传思想工作的理念是:“读者在哪里,受众在哪里,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,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。”这意味着未来的传播,必须根据用户需求与行为特征进行内容定制与精准推送,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而生产专属内容,进而满足差异化、多场景的用户体验需求,实现信息产品供给和消费的无缝对接。

“明者因时而变,知者随事而制。”面对万物皆媒的5G时代,宣传文化工作必须转变理念,因势而谋、应势而动、顺势而为,把握5G时代的传播特质与规律,利用好5G新兴技术,不断创新传播方式,拓展信息服务形态,加快培养出一批符合时代需要的“智媒人才”。

二、宣传文化人才新要求:掌握现代传播科技、具备优良媒介素养和治理能力、坚守社会责任的“智媒人才”

在5G背景下,掌握现代传播科技是“智媒人才”的必修“基本功”。这能让宣传工作者从繁琐的业务中解脱出来,聚力于更具创造性的劳动,为媒体内容生产与呈现开拓更多的想象空间。例如,工作者可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辅助下,完成对海量数据的抓取、分析和处理,更深入地洞悉事物的发展规律和趋势,让宣传内容变得个性化、定制化、精准化。由于当前的宣传人员更多是文科出身,因此,面向5G时代,亟待强化科技知识学习,加速掌握信息科技以及人机之间的协同合作能力,加大对智能技术,如语义识别和分析、VR/AR、机器算法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学习,积极探索5G和AR/VR、智能语音处理等技术的融合应用,不断解放自身生产力,提升宣传效果与水平。

优秀的媒介素养和治理能力是“智媒人才”的核心竞争力。当前,以人类小传播为主的内容监管审核机制和信息过滤技术,将难以满足5G时代万物互联的大容量、高速率、高频率的大传播要求,这将为5G时代媒介治理能力构成巨大挑战:一是5G时代对舆情应对的时效提出更高要求,危机处理的“时间”将会越来越短;二是随着信息主体的增加,舆论场“众声喧哗”,营造健康舆论生态的压力持续增大。从根本上而言,应对挑战之策核心在于提升宣传文化工作者的媒介治理能力。同时这也要求,宣传工作者需要形成5G时代的新型媒体观和治理理念,不断强化信息认知能力、传播创新意识和媒介素养水平。特别要提高传播内容与渠道的管理能力,人机协同的合作能力,新闻伦理判断与人文观照能力。让人而不是物(包括人工智能)成为信息传播与媒体治理的主导。

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“智媒人才”的精神“动力源”。5G时代传媒在变,世界在变,但宣传工作人员的责任与担当不能变。要始终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,找准坐标定位,牢记社会责任,不断解决好“为了谁、依靠谁、我是谁”这个根本问题。新时代的宣传文化工作者应该是时代的记录者和传播者,讲述时代故事,留下历史记忆;应该是时代的创作者与讴歌者,生产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伟大作品;更应该是新时代的人类社会主导价值的建构者和引领者,利用传媒的塑造力,推动人们向上向善,推动整个社会更和谐美好。

三、加快培养“智媒人才”:以高等院校为基石、以用人单位为主体、以宣传管理部门为引导,构建智媒人才培育生态体系

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,总书记指出,要“不断增强脚力、眼力、脑力、笔力,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、本领高强、求实创新、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”。进入5G时代,宣传文化工作者应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,以增强“四力”为主线,塑造专业精神、提升专业素养、增强专业能力,更好地适应和跟上时代的变化、实践的发展、人民的期待。

高等院校特别是传媒类院校是宣传文化人才成长的摇篮。培养“智媒人才”需要从高校的教育改革抓起。人才培养的革命离不开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革命。置身于智媒时代的序幕中,当前依赖传统路径和有限的教育改革培养出的宣传文化人才,已经难以胜任5G时代的实践需求。未来高校人才培养需要建立在对智媒时代本质的深刻把握之上,强化价值观培养、思维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养成。进一步说,传媒教育要打破陈见,树立智媒时代的“人机合作”传播观;打破专业壁垒,实现专业互补,让学生从更多知识领域中汲取营养;打破课程壁垒,增设计算机技术与智媒技术等课程,形成技能整合;打破教学形式,推动在线教育、多屏互动和沉浸式智能教学等方式的普及。

广大用人单位要为“智媒人才”的成长创造优质条件。面向5G时代,宣传机构要发挥人才培养的主体性作用,立足时代要求,改变传统理念,创新体制与机制,不拘一格,培养新型宣传文化人才。例如,人民日报社推出了融媒体工作室,形成了“一本政经”“麻辣财经”等45个专业化、垂直化的品牌工作室。报社鼓励编辑记者跨部门、跨媒体、跨地域、跨体制合作,在媒体融合中锤炼宣传人才的脚力、眼力、脑力、笔力。例如,路透社大力开发出了一套内部工具(如能够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并执行计算的LiveData、自动抓取相关元数据的FastWire,以及自动将关键字翻译成多种语言的Leap),帮助记者进行新闻的采集与数据的自动化处理,让记者专注于创造性工作。

宣传管理部门要加大引导与支持。应将培育“智媒人才”作为关乎宣传事业前途与命运的重大课题来审视,加强组织领导、统筹协调。紧紧围绕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和纵深发展的系列讲话精神,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,引导广大宣传工作者充分利用5G技术,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、时代风云的记录者、社会进步的推动者、公平正义的守望者。积极增强5G高层次宣传文化人才的培育力度,加快实施专项人才培训计划,形成一批领军人才和典范人物。积极推动宣传文化领域企事业单位改革,创新人才机制,形成人才升级的倒逼机制。大力支持相关机构建设5G新技术研究实验室、5G网络实验室、大数据技术应用实验室等创新平台,推动宣传、文化、科技等领域的深度融合。

正如电影《甲午海战》中所言:这不是一个与一个的战争,而是一个时代与时代的战争。4G与5G也不能被简单视为一个G的差别,其将带来一个时代的差异。5G将会引发舆论生态、媒体格局、传播疆域和社会文化等领域的重大变革。在这样一个“升维”的时代,我们需要有与过去时代诀别的魄力,把握智媒时代的本质,顺势而为,加快培育符合5G时代需要的“智媒新人”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宣传文化人才支撑。

[返回上一页]
在线咨询服务